>国会爆炸案这种国际新闻迅速成为欧洲和世界上的热点,不过,世界各国的反应也有所区别,苏联对德国政府进行了强烈谴责,而欧洲大多数国家,尤其是英国和法国,他们反而对阿道夫给予了赞扬。
和想象中不一样,英国和法国虽然对德国抱有戒心,但是在现实中,两国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。
实际上,只要德国不破坏英法维持的旧有国际秩序,或者说威胁两国的霸权,那德国在英法两国眼中,未必不是优良的“盟友”。
阿道夫想要发动战争,扩大德国的领土和市场,完全没有问题,毕竟苏联就是距离德国最近,且完全能满足德国胃口的庞大市场,并且苏联资源极度丰富,土地广阔,这就能弥补德国资源短缺的问题。
换句话说,英法支持德国的军事和扩张,但是限于德国和苏联为敌的这个大前提下。
而对于阿道夫对德国工党的围剿,这在英法眼中更是加分项。
现在,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,其实都已经偏向极端民族主义政党,进而绞杀欧洲工党的发展,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。
……
相较于隔壁德国,阿道夫不断肃清自己的反对者,巩固自己的权利,1934年初,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匈帝国的统治则进一步被削弱。
眼看,帝国秩序崩溃和糜烂,哈布斯堡家族寻求后路的决心进一步得到加强。
1934年2月31日。
在维也纳,鲁道夫皇帝同东非低调签署了《杜布罗夫尼克港租借协议》。
负责这一协议签订的是东非新外交部长阿尔弗雷德,此时,在美泉宫,鲁道夫和阿尔弗雷德正在进行交谈。
“杜布罗夫尼克,是达尔马提亚重要的港口之一,根据协议内容,这个港口将交给东非经营,并且允许东非海军进入和修建军事设施。”鲁道夫用手指着达尔马提亚地区上,最南端的城市说道:“我相信东非能够利用这一点,加强在地中海方向的影响力,这也是两国传统政治友谊和互信的象征。”
杜布罗夫尼克是整个奥匈帝国最南端的港口,它靠近南边的黑山,坐落于一处天然海湾之中。
至于鲁道夫皇帝所说的重要性,就有待商榷了,在达尔马提亚,对奥匈帝国最重要的港口首先是扎达尔,然后是斯普林特。
杜布罗夫尼克曾经确实有过一段极其风光的历史,甚至能和威尼斯竞争,但那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,公元1667年,杜布罗夫尼克发生了一场大地震,直接摧毁城市,此后杜布罗夫尼克经济迅速衰退,进入奥匈帝国时期,也没有缓过来。
在19世纪,杜布罗夫尼克已经变成了一座以疗养和文化遗址为主要卖点的城市,而非经济和军事重镇。
疗养和文化遗址,说难听在这个时代,完全没有多大竞争力,杜布罗夫尼克就是在吃老本。
当然,近些年来,杜布罗夫尼克经济有了一定的起色,这主要得益于达尔马提亚人口和经济的增长,大量德意志人涌入此地,让这座古城,重新焕发了一些生机。
但是,杜布罗夫尼克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最佳机遇,其中最值一提的就是莫斯塔尔铁路建设。
对于达尔马提亚这个王国来说,它在经济发展上,最重要的一点之一,就是为巴尔干半岛内陆地区提供商业和贸易中转服务。
尤其是波斯尼亚,匈牙利和塞尔维亚这三个国家和地区,达尔马提亚的港口是其重要的出海通道。
但是,达尔马提亚的地形以山脉为主,隔绝了和内陆的交通联系,因此,只有少量山脉缺口能修建公路和铁路,联系内陆,扩大其经济腹地。
杜布罗夫尼克也有这样的条件,前世奥匈帝国就建设了一条从杜布罗夫尼克到萨拉热窝的铁路。
可在东非的影响下,莫斯塔尔铁路提前修建,这直接促进了普洛切港的崛起,普洛切港距离杜布罗夫尼克只有七十公里左右路程,它先开通了铁路,杜布罗夫尼克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重复建设。
这就让杜布罗夫尼克错失了发展的良机,不过这也是必然的结果。
当初东非之所以选择普洛切作为铁路起点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加速向达尔马提亚和巴尔干内陆,输送亲东非的移民。
彼时,普洛切背后是达尔马提亚南部最大的一块且未充分开发的河谷平原,所以东非才有办法,大肆圈地,建设移民农庄,并让移民群体迅速扩大。
杜布罗夫尼克就没有这样的条件,这倒不是杜布罗夫尼克腹地情况比普洛切太差,而是缺乏涅雷特瓦河这样的河流和内陆沟通。
总而言之,杜布罗夫尼克的运气差了一点,当时东非如果选择杜布罗夫尼克,那他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现在达尔马提亚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。
不过,东非方面对于杜布罗夫尼克的经济发展并不很在意,更看重他的军事功能,这才有了这次和奥匈帝国的接触。
阿尔弗雷德部长先是对鲁道夫皇帝表达了感谢:“皇帝陛下,感谢你对东非的支持,杜布罗夫尼克港,对东非确实有重要意义,尤其是对于帝国维护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权益,有重要的帮助。”
东非一直缺乏在地中海的战略支点,现在鲁道夫皇帝主动把机会送到东非手里,自然是帮了东非的大忙。
这意味着东非海军从此在地中海方向,有了第一个稳定的军事据点,这对东非意义重大。
虽然杜布罗夫尼克港有诸多缺陷,就比如它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太险要,港口条件有限,只能停靠中小型军事舰艇,也就是护卫舰和驱逐舰等。
但是,这总比东非在地中海地区,连一块支撑点都没有要强太多。
东非过去也不是没有努力过,但是很可惜,地中海的各国势力,并不给东非这个机会。
在地中海,有三个最重要的关键节点,一是苏伊士运河出口,这掌握在英国人手里,二是直布罗陀海峡,两岸重要港口分别被英国和西班牙等国控制,最后是控制黑海和地中海航运的伊斯坦布尔,这也是东非无法染指的。
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,关系到东非和欧洲的贸易,而伊斯坦布尔关系到东非和苏联之间的贸易,但是,这些贸易路线,都不掌握在东非手中,这也是东非为什么要兴建北非铁路的重要原因。
暂时,无法对上述三个重要贸易节点进行布局,而地中海的那些次级战略要地,东非同样难以获取,就比如塞浦路斯岛,突尼斯,马耳他等等,基本控制在英法势力手中,除此外,意大利,奥斯曼帝国,奥匈帝国手里也有一些不错的地方,但这些国家也并非东非可以拿捏的弱国。
这就导致了过去东非长期,无法在地中海拥有稳固海军落脚点的局面。
不过,这也很好理解,欧洲诸国对东非必然是比较畏惧的,尤其对英国,法国等国家而言,如果把东非的势力放进地中海,那地中海的霸权,恐怕就落入到东非手里了。
这绝非危言耸听,毕竟以东非的恐怖国力,一旦在地中海站稳脚跟,那没有任何国家能再把东非轻易驱赶出去,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本国地中海利益受损。
就比如现在的地中海霸主英国,对东非可以说是严防死守,东非任何谋求在地中海获得稳定军事据点的图谋,英国都会极力挫败。
就比如东非曾经和希腊进行过接触,试图租借克里特岛的海港,建设军事基地,就被英国打断。
进而,东非想要在地中海打开突破口,只能转而和那些不受英国和法国控制的国家合作,但是,这种国家,各个也不是软柿子,主要就是奥匈帝国,奥斯曼帝国,意大利和西班牙四个国家,他们不会轻易松口。
就以奥匈帝国为例,在1934年以前,哈布斯堡家族再如何衰落,他们作为帝国掌权者,也不可能轻易把本国港口租借给东非。
毕竟,奥匈帝国也是世界大国,有自己的利益和尊严,如果东非把军事基地,建到了本国国土上,那奥匈帝国岂不是很没面子。
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,哈布斯堡在奥匈帝国的统治岌岌可危,这个时候,哈布斯堡和奥匈帝国的利益就产生了分歧,显然相较于一个不受掌控的奥匈帝国,还是家族利益更加重要。
与此同时,哈布斯堡已经打算做好撤离欧洲,前往东非的准备,这样一来,哈布斯堡就更愿意卖好给东非,从而为哈布斯堡后续发展铺平道路。
这次杜布罗夫尼克港交易,就是这种背景下产生的,并且是鲁道夫皇帝这个哈布斯堡家族掌权人主动提出来。
当然,即便是“卖国”,哈布斯堡家族也不能做的太过分,因此,他们才选择了杜布罗夫尼克港作为筹码。
从杜布罗夫尼克的地理位置上来说,这里是帝国最南部的领土,距离帝国核心区域十分偏远,并不容易引人注目。
其次,杜布罗夫尼克港在达尔马提亚王国治下,而达尔马提亚王国本身就有东非扶持,当地民众对东非没有抵触心理。
最后,杜布罗夫尼克战略地位并不突出,将这里卖给东非,也不会有太多人在意。
如果是扎达尔,里耶卡,普卡这种奥匈帝国海军重要的基地,显然就做不到这一点。
不过,东非对上述这些奥匈帝国重要的海军港口,其实也并不太重视,东非更希望获得亚得里亚海距离地中海更近的港口,而杜布罗夫尼克在奥匈帝国最南端,就符合这一点,它反而比其他港口更适合东非。
从这一点上来说,奥特朗托海峡两岸的港口,其实才是东非最希望获取的,这样东非海军才能更便于在地中海活动,维护东非在地中海的利益,为本国商船护航。
但是,奥特朗托海峡海峡西面是意大利,东面是阿尔巴尼亚,这两个地方都不是奥匈帝国范围,东非也就没有办法操作。
杜布罗夫尼克港,即便落入东非手中,东非海军顶多也就在亚得里亚海里小打小闹,在和平时期,确实足够用了,但是,一旦欧洲发生战争,或者地中海海军强国和东非发生冲突,杜布罗夫尼克港就有可能被其他海军势力堵在亚得里亚海里,切断和东非本土的联系。
阿尔弗雷德部长就说道:“如果,东非能在地中海自由航行,或许就可以对你们进行一些帮助,也不至于让现在奥匈帝国的局面恶化到这种程度。”
奥地利可一直都是东非的盟友,但是,这种盟友身份,对两国间的合作,尤其是军事层面没有太大意义。
就比如南非海战,奥地利无法越过英国人,给予东非支持,而反过来,在一战时期,东非同样没有办法给予奥匈帝国太大的帮助,只能通过巴格达铁路和奥匈帝国维持贸易。
这一切的原因,还是两国都没有地中海的战略支点,从而突破英国和法国的封锁,但凡有一处地中海对外通道,被两国中的一个掌握,也不至于是现在这种情况。
鲁道夫皇帝也叹息了一句说:“确实可惜了,如果以前,帝国能够在地中海方向扩张,哪怕是控制现在的利比亚,东非和奥地利之间也能守望相助,相较于德国,还是东非更值得信赖。”
东非和德国相比,和奥地利的互补性强,当然,更重要的一点是东非显然比德国对奥地利的威胁性更小,这样既可以互利共赢,又不会对奥地利政权形成威胁的盟友,显然对哈布斯堡而言是更好的选择。
而德国吞并奥地利,对奥地利人而言并不是坏事,可对于哈布斯堡家族并不是好事,毕竟谁想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呢!
而东非就完全不同,东非没有对奥匈帝国的野心,反而为了维持东非在欧洲还有地中海的利益,天然的会选择加强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合作,并且对其政权稳定性进行加强。
说到底,还是东非距离地中海还有欧洲太远,中间有环境恶劣的撒哈拉沙漠阻隔,而海上通道又不控制在东非手中,随时有被切断的风险。
同时,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都过于狭窄,周边强大的国家和势力有太多,即便东非真掌握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,也会面临各种风险。
因此,东非想加强对欧洲的影响力,选择区域的代言人就是最稳妥的办法,而过去奥匈帝国就最适合,现在奥匈帝国岌岌可危,东非就只能另寻出路。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6978ae.lol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6978ae.lol